在瘋狂發(fā)展了近兩年后,共享單車終于來到了一個神奇的國度——印度。
去年12月初,ofo宣布將率先進入欽奈、班加羅爾、艾哈邁達巴德和印多爾四個城市。
緊接著,摩拜也加入印度戰(zhàn)場。
兩大巨頭在印度又要有場大戰(zhàn)?
不過,戰(zhàn)還沒開始打,印度主流媒體《印度斯坦時報》就潑了盆冷水,“共享自行車來了,自行車道在哪里?”
印度公路上萬物和諧,汽車、摩托車、三輪車、自行車走的是同一條道。在這條道上,還會有馬車、驢車、牛車,以及正在散步的動物們...
高峰時期,堵到你懷疑人生,路上更無立錐之地,騎自行車是天方夜譚。
除了道路問題,刀哥認為,印度還有三大問題會讓共享單車企業(yè)非常頭疼。
1
無F可說的基礎(chǔ)設(shè)施
共享單車,解決的是“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但是,印度不僅最后一公里有問題,最后十公里都有問題。
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的地鐵、公交等基礎(chǔ)設(shè)施不完善。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共享單車完全沒法起到配套的作用。
關(guān)于印度交通,大家肯定都有所耳聞。這樣的“外掛式”火車見多了吧?
其實在城市里,“外掛式”公交、客車也是常態(tài)。
坐在車里頭,還能和外頭的人輕松聊天。
印度人不傻,如果有四通八達、舒服的公交、地鐵可坐,誰愿這樣自討苦吃?
印度的8大城市中,除了德里有6條地鐵線路,算是初步完善了地鐵網(wǎng)路。其他城市,諸如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它們的地鐵建設(shè)基本還停留在1條或2條線路的狀態(tài),甚至一條都沒有。
以孟買為例,它是印度最大海港,人口超2000萬,被人稱為“印度的上海”。但直到2014年6月,它才運行了第一條地鐵線路。
順便提一句,這條孟買1號線還是中國制造。
根據(jù)計劃,孟買將在2025年,建成8條地鐵線路,覆蓋城市的主要區(qū)域。
即便如此,孟買的地鐵相比北上廣,仍差距甚大。
如果無法和地鐵、公交形成配合,無法滿足上班族的需求,共享單車的使用頻次可想而知。
在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前,得先把前面的十公里解決了。
另外,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印度的道路情況不容樂觀,騎自行車不一定能節(jié)約時間,還很需要勇氣。
當(dāng)然了,印度的交通系統(tǒng)和基礎(chǔ)設(shè)施在將來肯定會一步步完善。但是需要多久呢?10年?20年?
共享單車企業(yè)的錢恐怕要不夠燒了。
2
氣候要人命,誰敢騎車?
天氣是決定一個人騎不騎自行車的重要因素。
太熱或太冷,刮風(fēng)下雨下雪下冰雹,碰到任何一種情況,用戶可能就會放棄共享單車。
很不幸,印度占了兩點:太熱,雨多。
印度位于北緯8到34.5度之間,緯度低,北邊又有高山擋住北方的冷空氣,所以是全球最熱的國家之一。
2010年6月,印度西北部最高氣溫接近50度,直接導(dǎo)致約1400人被熱死。
即便在正常年份,每年的4月到6月,印度全境照樣酷熱難忍,大部分地區(qū)的氣溫在35度到45度之間。
這種情況下,誰敢騎車?
如果說天氣熱還能忍一忍,那么到了雨季,就真騎不了車了。
印度以熱帶季風(fēng)氣候為主,6月到10月是雨季,降雨量驚人。本來路上就不適合騎車,如果還冒雨騎車,簡直就是作死。
最慘的是,因為基礎(chǔ)設(shè)施落后,即便是大城市,只要一到雨季,街道變河道,許多地方在汽車通過時候都要加起隔板。
每年雨季,撐船出行都是各大小城市的保留項目。騎自行車?不會的。
到頭來,印度的共享單車能派上用場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四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