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公司 >

銀之杰多名重要股東拋出減持計劃 三大實控人再次主動減持

連續(xù)多年基本面表現(xiàn)不佳,銀之杰(300085.SZ)遭到多名重要股東減持。

9月6日晚間,銀之杰披露股東減持計劃,公司三名實控人張學君、陳向軍、李軍以及持股5%以上股東何曄計劃合計減持1.4611%公司股份。

值得關注的是,數(shù)日前,銀之杰的董事、公司第五大股東馮軍也曾拋出減持計劃。以銀之杰當前股價粗略計算,上述五大股東合計計劃減持1422.4萬股,參考市值約為1.38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作為金融科技服務商,上市12年以來銀之杰業(yè)績表現(xiàn)。去年,在收入減少、商譽減值等因素共同影響下,銀之杰虧損2.83億元,為公司上市以來首次發(fā)生虧損。

今年上半年,銀之杰三大核心業(yè)務收入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下降,當期公司凈利潤續(xù)虧4771.32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銀之杰參與發(fā)起設立東亞前海證券,但此筆投資從整體上看并未給銀之杰帶來預期收益。今年上半年,東亞前海證券實現(xiàn)凈利潤為-7394.64萬元,對銀之杰投資收益的影響為-1930萬元,加重了公司的業(yè)績負擔。

多名重要股東拋出減持計劃

銀之杰三大實控人再次計劃主動減持公司股份。

9月6日晚間,銀之杰公告稱,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4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4.3%)的控股股東、實控人張學君、陳向軍、李軍,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06.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1%。

同時,銀之杰的另一大重要股東何曄也計劃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25.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0.4611%。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四名擬減持方均為銀之杰的前四大股東。目前,張學君、何曄、陳向軍、李軍四人各自持有公司1.3億股、1.17億股、0.56億股、0.5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44%、15.81%、7.93%、7.93%,此次計劃減持的原因則為自身資金需求。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這是銀之杰上市12年以來,三名實控人第二次集體減持公司股份。在此之前,三人也曾有過分別減持公司股份的行為。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5月,銀之杰IPO上市,張學君等三人的合計持股比例為43.19%。此后幾年間,由于股本轉增、股權激勵及資產重組等因素影響,2015年5月,三人的持股比例被稀釋至39.53%。

2015年7月,陳向軍還與李軍一起增持銀之杰38.5萬股。不過次年6月,張學君、陳向軍和李軍三人首次對銀之杰進行減持,合計減持2060萬股。

直至2020年12月,陳向軍與李軍二人再次對銀之杰進行減持,合計減持326.6萬股,使得三人的持股比例下降至34.83%。

一次減持則是在去年3月,張學君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380萬股,三人的持股比例進一步下降至34.3%。

不過,從質押情況來看,銀之杰的三名實控人中,張學君和陳向軍并未將所持股份進行質押。截至今年6月末,李軍所持公司股份中,已質押1800萬股,質押率約為32%。

此外,在四名股東拋出此份減持計劃前,上月末,銀之杰的董事、公司第五大股東馮軍也計劃減持,減持股份數(shù)量不超過3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0.5519%,目前馮軍的持股比例為2.21%。

以銀之杰當前股價粗略計算,上述五大股東合計計劃減持公司股份1422.4萬股,參考市值約為1.38億元。

上半年三大核心業(yè)務收入齊降

股東密集計劃減持的背后,是銀之杰基本面表現(xiàn)不佳。

資料顯示,銀之杰主營業(yè)務包括金融信息化、移動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業(yè)務,其中金融科技服務為公司核心業(yè)務,2010年3月公司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上市次年,銀之杰就增收不增利,且這一狀態(tài)延續(xù)三年。2010年至2013年,銀之杰分別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0.92億元、0.96億元、1.01億元、1.1億元,凈利潤0.34億元、0.21億元、0.18億元、0.14億元。

直至2014年,銀之杰通過重組收購億美軟通100%股權,公司盈利能力才得以回升。2014年至2016年,銀之杰分別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92億元、6.2億元、9.38億元,凈利潤0.28億元、0.73億元、0.81億元。

但好景不長,2017年銀之杰的業(yè)績再次出現(xiàn)較大程度下降,此后幾年間雖有波動但整體依舊處于盈利能力微弱的狀態(tài)。2017年至2021年,銀之杰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1.48億元、12.99億元、11.81億元、13.9億元、11.88億元,凈利潤2223.85萬元、3575.07萬元、491.79萬元、2085.83萬元、-2.83億元。

其中,2021年銀之杰在上市后出現(xiàn)首虧,主要原因就包括此前收購的億美軟通業(yè)績不佳,公司對其計提商譽減值約1.32億元。

日前,銀之杰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4.99億元,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為-4771.32萬元、-5226.34萬元,同比分別減少19.38%、25.25%和25.03%。

對于上半年業(yè)績再次出現(xiàn)下降,銀之杰表示主要因移動信息業(yè)務及電子商務業(yè)務受綜合成本提升及行業(yè)競爭影響,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所致。

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銀之杰的三大主營業(yè)務中,金融信息化業(yè)務、移動信息服務業(yè)務、電子商務服務業(yè)務分別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5063.04萬元、2.62億元、1.86億元,同比減少1.8%、20.2%、21.96%。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東亞銀行聯(lián)合銀之杰等多家股東共同發(fā)起設立東亞前海證券,2017年底東亞前海證券正式對外開展業(yè)務。

然而,此筆投資并未對銀之杰的業(yè)績產生積極影響,反而在銀之杰核心業(yè)務收入下降的基礎上,加重了公司的業(yè)績負擔。據銀之杰披露,2018年至2021年,東亞前海證券的凈利潤分別為-5609.21萬元、235.29萬元、4316.69萬元、-5754.36萬元,對銀之杰的投資收益影響分別為-1464萬元、61.41萬元、1126.66萬元、-1501.89萬元,四年下來的投資收益合計為1777.82萬元。

今年上半年,東亞前海證券實現(xiàn)凈利潤為-7394.64萬元,對銀之杰投資收益的影響為-1930萬元。(記者蔡嘉)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銀之杰多名重要股東拋出減持計劃 三大...
大存大貸模式運營 眾興菌業(yè)爆雷或減值3600萬
貴繩股份否認酒企借殼傳聞 股價不到一...
長鴻高科擬定增募資不超12億元 轉產子...
金凱生科非含氟類產品毛利率連降 研發(fā)...
6億轉讓控制權上市滿5年 大千生態(tài)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