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打假斗士”饒毅連續(xù)6天發(fā)文硬杠華大控股CEO尹燁,稱其科普內容失真、博士學位“水”、帶貨的益生菌產(chǎn)品為假藥,連帶著現(xiàn)在全國推廣的益生菌產(chǎn)品都受到了質疑。
(資料圖片)
作者丨曾嘉藝
編輯丨廖影
首都醫(yī)科大學校長饒毅再度向生命科學界“名嘴”尹燁開炮。
饒毅是國內生命科學領域的帶頭人之一,與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并稱為中國生物科學界“雙子星”,他還有一個彪悍的稱號——“學術打假斗士”。
7月23日至28日,饒毅在其個人公眾號“饒議科學”連續(xù)6天發(fā)文,炮轟華大基因前CEO尹燁,從最初指出尹燁科普內容存在大量錯誤信息,與陳春花的“水博士”不相上下,后直指其搞偽科學且“愚蠢無比”,實乃假科學家、真帶貨人,再到反駁所謂的“丹麥中國學生學者聯(lián)合會”的公開信,并稱“基因測序就是技工”,將尹燁與其背后的華大基因推上了風口浪尖。
不僅如此,圍繞尹燁帶貨的益生菌產(chǎn)品,饒毅直言:他推廣的益生菌,就是假藥。連帶著全國現(xiàn)在推廣的益生菌無一例外都被歸為“假藥”。
尹燁2015年--2018年擔任華大基因CEO,后來轉任華大基因大股東華大控股的CEO。尹燁在7月24日的個人公眾號發(fā)“謝謝指教”四個大字后,圍繞益生菌的爭論,于7月28日再度發(fā)文稱:“華大基因發(fā)表了SCI收錄論文3565篇,其中與菌群研究相關的有71篇?!辈⒅毖?,“作為集團CEO連自家這么有實力的好產(chǎn)品都不賣,那還合格嗎?”
(手機截圖)
對于科普的爭議,尹燁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扔出觀點,你可以罵我,也可以反駁,你只要關注我就可以了?!?/p>
尹燁所在的華大,是我國的基因檢測龍頭,2021年營收67.66億元,有“基因界騰訊”和“基因界富士康”等響亮稱號。在尹燁之前,華大基因最大的IP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和董事長汪建,同樣以“能說、敢說”聞名。
刺激到了饒毅哪根神經(jīng)?
2008年前后,饒毅、施一公、王曉東三人作為科學家回國。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國即出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的饒毅,被認為是當時歸國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回國之前,饒毅在1991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jīng)科學專業(yè)博士學位,之后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擔任美國西北大學醫(yī)學院神經(jīng)科教授、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等職位。
(饒毅)
施一公創(chuàng)辦諾誠健華、王曉東創(chuàng)辦百濟神州后都愈發(fā)低調,鮮有言論見諸報端。饒毅卻不同,離開北京大學,如今身為首都醫(yī)科大學校長的饒毅,仍舊活躍在學術一線,不改往日敢說、犀利、尖銳的個性。
面對學術造假,饒毅眼里更是容不得一粒沙子,他曾實名舉報過業(yè)內多位學術大咖論文造假。用施一公的話說:“饒毅,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xiàn)代魯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頑童?!?/p>
要知道,尹燁其實并非一夜爆紅。他作為科普工作者的“人設”,始于2015年成為華大基因CEO之后,先是和汪建的”老汪“一樣,打造接地氣的“人設”,開設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還帶領團隊在喜馬拉雅開設欄目,此外尹燁還寫有多本著作包括《生命密碼》1、2、3,他不僅經(jīng)常參加演講、訪談,后來在《圓桌派》一炮而紅,并活躍在抖音、微博、小紅書等平臺,這種全方位的“沉浸式營銷”拉進了與普通人的距離。
不過其精心打造多年的“生物界網(wǎng)紅”人設開始從科普內容服務逐漸向商業(yè)化帶貨看齊后,7月23日饒毅下場了,從學術到科研再到產(chǎn)品“全方位打假”。接連兩天饒毅在其個人公眾號發(fā)文批評尹燁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以及生物科學從業(yè)者,在向公眾傳播的科普信息卻存在諸多漏洞。
饒毅稱:“尹燁的視頻基本是個個都有錯,但有些錯誤需要懂一些專業(yè)的人才知道。因為涉及量大、面廣,恐怕心理和精神正常的科學家沒有人愿意出來費時費力具體指出科學基礎差的人所犯的大量錯誤和編造的大量謊言?!?/p>
接著7月25日他在《陳春花和尹燁:相隔二十年競賽誰的博士更“水”?》一文中又從尹燁的科普身份延伸到了其博士學位。“如果是不用上課的博士,那么尹燁的博士與陳春花的博士,哪一個更水,就可以爭議?!?/strong>
在看到尹燁的“謝謝指教”四字的隔空回應之后,7月26日饒毅又發(fā)文《太厲害的忽悠會忽悠自己:因為太逼真了》直接開懟尹燁,說其是“假科學家、真帶貨人”。
(尹燁)
目前,尹燁在幾個頭部社交平臺共計有超420萬粉絲,以他名字命名的抖音號櫥窗里的46款產(chǎn)品,就已獲得超2000萬元銷售收入。其中一款華大集團自營的益生菌產(chǎn)品“優(yōu)美達”單盒188元,銷量達2.2萬。
對于益生菌的效果目前學術界也沒有定論,因為研究者對于什么樣的菌群是“正常”的腸道菌群還沒有共識,所以也談不上哪些算得上益生菌。
這場“學術”交鋒還在繼續(xù),而饒毅也說過:“自己與華大基因,從無私怨。更不可能有“私憤”。他批評楊煥明、批評王俊、批評尹燁,都是出于公憤。”
這不是饒毅與華大基因的首次交鋒,他們之間的“恩怨”可以回溯到十年前。
玩轉流量的“科學家”
2012年,在北大舉辦的一場學術論壇上,饒毅便與時任華大基因CEO王俊有一過場激烈交鋒,主要圍繞“華大你拿中國的錢為外國做事?”“華大只會拿別人的idea做學術嗎?”“王俊,你是科學家嗎?”以及“華大是造福老百姓的嗎?”四個論點公開Battle。
當時,作為國內基因測序龍頭的華大基因,剛剛憑借無創(chuàng)產(chǎn)前檢測打開了基因測序賽道的商業(yè)化之路。在這之前,華大基因的主要業(yè)務就是為國內外科研機構等提供基因的測序和解讀,這也是其“基因測序工廠”“基因界的富士康”等稱號的由來。
但汪建對于外界這一評價卻并不滿意。在汪建看來華大基因是一份具有科研情懷的事業(yè),是造富人類的。說起華大基因23年的成長歷程,汪建不僅是創(chuàng)始人,也是華大基因最大的“網(wǎng)紅”。
華大基因當年一炮而紅是因為汪建等人“先斬后奏”承擔了“代表中國”參加1999年人類基因組1%的測序業(yè)務。雖然備受爭議,但此舉也直接奠定了華大基因在行業(yè)內的龍頭地位。
“靠論文發(fā)家”也成為華大基因與眾不同的一點。2007年,汪建與中科院不歡而散,南下深圳成立了華大基因研究院。為了在深圳有一席之地,汪建夸下??冢Q將為這座城市在未來五年內帶來十篇《自然》、《科學》雜志的論文。
這一階段華大基因看上去更像“學院派”,但也很懂“商業(yè)運作”。2009年,華大基因一連發(fā)表了7篇同等量級的論文。2010年有23篇,2011年達到51篇。其營收也在2010年突破10億元大關。
想要走商業(yè)化之路就要有市場,還要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為了打開商業(yè)化市場,曾經(jīng)標榜拒絕資本參與的華大基因,2012年開始接受融資,2017年成功上市。
從科研服務轉向追逐利益的市場化企業(yè)之后,汪建的言論也更加大膽,比如“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封頂”、“華大所有員工不允許有出生缺陷”。面對資本,汪建也不改本色,“不許投資人討價還價,華大基因不變的天條是不給任何人打工”等等。
雖然這些言論備受質疑,但不可否認,華大基因和汪建都因此“出圈”了。
(汪建)
作為汪建的接班人,尹燁能夠“成功上位”,其實是公司人事震蕩后的“受益者”。2015年,一直被外界視為汪建接班人、當時的CEO王俊攜一眾公司高管離職,緊接著尹燁便成功接任華大基因CEO。
2002年,在華大基因僅成立三年就加入的尹燁,是一路跟隨汪建的公司元老之一。他1979年出生于遼寧丹東,2002年畢業(yè)于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2018年曾擔任華大基因CEO,如今尹燁是華大基因控股股東華大控股的CEO、也是華大基因的副董事長。
在擔任華大基因CEO的第三年,尹燁獲得了哥本哈根大學生物學博士,這也是饒毅抨擊的一點,在饒毅看來:“現(xiàn)代生物學,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不可能用三年教出一位優(yōu)質博士的?!?/p>
除了質疑尹燁個人,華大基因也在饒毅質疑的漩渦之中。
10年前饒毅就曾質疑華大基因:“測序的意義是看它的作用有多大。”10年過去,饒毅再度重提:“基因測序就是技工。基因測序最重要的是與功能相聯(lián)系,才能理解基因編碼產(chǎn)物參與或調節(jié)特定生物過程?!?/p>
按饒毅所說,華大基因更注重測DNA序列,而不研究功能,這種工作不是科學研究,是科學技工。
作為一家生物醫(yī)療領域的公司,研發(fā)投入是一個硬指標,基因技術又是生物醫(yī)療行業(yè)的“金字塔”。然而華大基因的銷售費用遠超研發(fā)投入,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相較2020年增長14.82%,至12.38億元。研發(fā)費用則從2020年的6.2億元下滑至2021年的4.87億元,同比減少21%,占整體營收的占比僅為7.19%。
華大基因的研發(fā)占比高于核酸檢測龍頭金域醫(yī)學與達安基因的4.33%和6.64%,卻不及貝瑞基因的9%,更不及醫(yī)藥行業(yè)的“一哥”恒瑞醫(yī)藥的一半,2021年恒瑞醫(yī)藥的研發(fā)費用為59.43億元,研發(fā)占營收占比為22%。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華大基因營收與凈利潤同時下滑19.42%、30.08%,至67.66億元和14.62億元。2022年上半年預計凈利潤再度下滑33.7%-46.59%,為5.8億元-7.2億元。
在華大基因業(yè)績下滑之后,尹燁的稅前收入也從2020年的361.65萬元驟降七成,至2021年的91.3萬元。作為集團CEO的尹燁在2022年上半年也加大了帶貨的次數(shù)。
雖然有網(wǎng)友質疑:“科學的盡頭也是帶貨?”不論是汪建還是尹燁,從基因檢測到如今的益生菌,他們呈現(xiàn)出的“形象”是為了流量或生意,這無可厚非,但若是通過誤導大眾來賺錢,與每個人的生命健康相關,這或許就超出了生意的底線。
這次饒毅是實在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