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中國已經進入做什么都不賺錢的時代,但是我的看法卻恰恰相反,我認為從現在開始,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從頭再做一遍!
當別人都意識到危險的時候,你一定要看到機會!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盲目的絕望。越是這樣的時刻,我們越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眼下,就是抄實體經濟大底的最好機會!為什么這樣說呢?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大蛻變,所有的商業(yè)邏輯都被推倒重建。而對于那些看清了時代變化的人來說,真正的機會到來了!
打個比方:在武俠小說里,每當一個人昏迷不醒,唯一的辦法就是打通他的任督二脈,任脈主血,督脈主氣。是人的奇經八脈,任督通則百脈通。如果這人運氣再好點,它的“任督二脈”還可以被逆向打通!那么當他醒來時已成了一個絕世高手。
中國經濟結構亦是如此,正在發(fā)生一場真正的大升級!而這其中也將誕生無數大機會,但是要想發(fā)現這些機會,
你必須搞懂其中的變化邏輯,今天水木然就給大家盡興一個系統的分析!
“生產者”
從經濟角度來講,社會上只有兩種人:和
“消費者”和“生產者”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轉化的。假如你是一名服裝廠的工人,那么首先你就是一名生產者,你的產品是服裝。但是當你去餐廳吃飯,你就變成了消費者,這時餐廳的廚師是生產者,但是廚師也需要穿衣服,他需要購買服裝,所以他同時也是你的一名消費者。
每一個人在服務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服務。這就是“生產”和“消費”的不斷轉化,經濟就是這樣被推動。
所以:
“生產”決定“消費”
當生產和消費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整個社會就會往前推進,經濟健康增長。相反,當生產和消費脫節(jié),一方跟不上另一方,就會出現經濟停滯增長,即:經濟危機到來。
過去的年代產品比較匱乏,只要你能把產品生產出來,就會被消費者享用。所有此時所有的產品都可以計入“社會財富”里,當然它們都是“生產者”創(chuàng)造的。
如今的社會產品已十分豐盛,生產者卻依然蜂擁而至,甚至陷入盲目、無序、同質化的混亂生產階段,這就生產出了大量沒有人使用的產品。此時,只有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可以計入“社會財富”,剩下的如同一堆垃圾,不僅消耗了我們大量的資源和精力,還占用了空間。
再換一個角度來講:
中國在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經濟”階段,實行的是“按計劃生產、按計劃消費”的原則,由于一切都是計劃好的,永遠不會發(fā)生經濟危機,但大家也因此沒有什么生產積極性,經濟發(fā)展水平太低,不值得提倡。
后來過度到了鄧小平時代的“市場經濟”階段,實行的“按意愿生產,按利潤分配”的原則,此時由于“生產”的權力是開放的,只要一種“產品”被需要,就會有人去“生產”,這可以某種程度范圍內刺激經濟發(fā)展。
但是到了一定階段,由于“生產”的權力不被限制,同種產品的生產商過度繁殖,然后大家互相競爭,而且生產商為了追求利潤,不斷擴大生產,并采取低價策略,當產品數量超過了消費需求量之后,產品就會過剩,而且利潤被無限壓縮,結果大家都無法生存,這就是中國目前的狀態(tài)!
而習大大提倡的“供給側改革”和“淘汰落后產能”其實就是控制生產的無序化,淘汰那些落后、過量生產型企業(yè)。
以上只是外表變化,這種變化的內在機理是什么呢?
在傳統的生產方式里,產品是“生產者”說的算,“消費者”只需要根據自己需求決定買或者不買。比如廠家往往因為無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個客戶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做多的性能組合到一起,成為一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