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文化 >

走進廣東狀元文化展 揭秘歷史上14位文武狀元人生軌跡

“春風得意馬蹄疾——廣東狀元文化展”26日在廣州魯迅紀念館二樓臨展廳開展。展覽通過“一個狀元的誕生”“廣東狀元那些事”“狀元文化進行時”等部分,系統(tǒng)挖掘、梳理廣東科舉文化資源,展示廣東狀元的人生軌跡和事功。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考試選拔官員的基本制度,始于隋唐,完備于宋,盛于明清,在中國歷史上延續(xù)了超過1300年之久,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長,影響最大的制度,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構建影響巨大。據(jù)介紹,“科舉”之“科”指科目,“舉”是選拔的意思,“科舉”就是“分科舉士”,通過設立科目考試選拔人才。

“狀元”是中國古代科名中的最高榮譽,指科舉考試殿試中的第一名。中狀元號稱“大魁天下”,“狀元及第”是古代讀書人寒窗苦讀的畢生追求。圍繞著“狀元及第”而形成的狀元文化,以尊重知識文化為價值導向,以理想主義為精神追求,滲透到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綿及當下。

記者從展覽中了解到,自隋唐開科取士至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最后一次科舉考試的1300多年間,廣東一共出過9位文狀元和5位武狀元。他們憑借鍥而不舍的苦學精神,得以金榜題名,給自己的家族和地域帶來無上榮光;他們以儒家的仁義道德為精神信仰,在不同的領域施展抱負,在歷史上雋刻下自己的身影。

從朝代看,14位文武狀元中,明清時期占了大部分。明朝時,4位廣東人中狀元;清朝時,7位廣東人中狀元。唐、南漢、南宋各有1位廣東人中狀元。

從籍貫看,廣東的順德、南海盛產狀元,各出了3位狀元,而且都是2位文狀元和1位武狀元。番禺也出了2位文狀元。海陽(今潮州)則出了一文一武2位狀元。

據(jù)該展覽介紹,不少廣東狀元從小就在鄉(xiāng)里有“神童”的美稱,他們既有天資,同時又更為勤奮刻苦。

廣東歷史上第一個狀元莫宣卿(公元834—868年),17歲即中狀元。他出生在肇慶封開,7歲時已會吟詩作對,12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就中秀才,被鄉(xiāng)人譽為“神童”。17歲時,他赴京城科考,被皇帝欽點為狀元。初授翰林,后封臺州別駕。英才卻早逝,當他榮歸故里,帶著母親和妻子赴臺州上任時,卻不幸病逝于途中,年僅34歲。

廣東歷史上最后一個狀元是梁耀樞,他在同治十年中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湖北鄉(xiāng)試主考官等。慈禧曾贊嘆:“梁耀樞,金玉君子也!”因此梁耀樞也被稱為“金玉狀元”。

廣東狀元中,明朝的倫文敘一家獲得當時皇帝御賜“中原第一家”。倫文敘小時候人稱神童、急才、鬼才。他中狀元后,他的3個兒子后來也均取得進士,當時人稱:“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

狀元是怎么產生的呢?據(jù)展覽介紹,明清考生在應科舉求功名的道路上,大致要經(jīng)過童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這四級考試,漫長的讀書應試生涯才宣告終結,一個“狀元”由此誕生。

記者注意到,此次展覽展出了清光緒癸巳恩科廣東鄉(xiāng)試第三場第五道題大布告、清代解元匾額、清代貢院入場執(zhí)牌、清代童試連登單,以及清私塾養(yǎng)正堂“蒙訓簽筒”等一批展品。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白象默默作出貢獻被扒出 網(wǎng)友:我們一...
白象食品出圈了 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國貨...
給力!南京城墻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ICOFO...
橫店發(fā)放千萬消費券促影視業(yè)復蘇 20余...
風動花開 “二十四番花信風”有何講究?
不能只靠情懷“裸泳”!實體書店“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