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文化 >

美術館是一臺“發(fā)動機” 我們都在路上呢

“我們與中國的美術館現在面臨著相同的挑戰(zhàn),分享著相同的開放愿景。美術館是一臺‘發(fā)動機’,我們都在路上。”近日,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弗朗西絲·莫里斯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直言。她認為今天中國的美術館的進步速度非常令人驚喜,“西歐百年才走過的發(fā)展道路,中國十幾二十年就完成了”。

此次到訪上海的莫里斯,是來參加“藝術,鋼鐵之都的蝶變”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論壇的。3.25平方公里的寶武集團不銹鋼地塊未來將變身成為充滿活力的藝術城,對于即將在上海鋪展開來的這樣一幅美麗的藍圖,莫里斯感到興奮?,F在人們看到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其實也正是由工業(yè)遺存轉變而來。她認為工業(yè)建筑很適合改建成藝術空間,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空間沒有“知識門檻”,“人們來這里不需要對藝術史有深入了解,就能獲得各種自由的體驗。”

工業(yè)遺存提供開放空間,為藝術實驗拓展維度

“20世紀以前,西方傳統(tǒng)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工作室里的架上繪畫。漸漸地,藝術家們推倒了圍墻,象征技術創(chuàng)新和現代的工業(yè)空間,為現代視覺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開辟了實驗性的開放空間。我認為,人們來到工業(yè)遺存,能感知藝術家從老式工作室中釋放的體驗,并讓自己從日常生活中得到釋放。無論對于藝術家還是參觀者,這里都提供了真切的自由空氣。”莫里斯說。

今天泰特現代美術館所在的建筑,原來是一個石油發(fā)電廠,在上世紀70年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后來,它漸漸喪失電廠的作用,但依然是倫敦最顯眼的建筑之一。莫里斯說,在那個時候,工業(yè)遺產和文化重塑還沒有聯系在一起,博物館才剛剛開始關注這一類建筑。“當時我們重點考慮的是現代、后現代的建筑,但對這一類建筑的關注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我們很難在中心地區(qū)找到這樣大的空間———這棟建筑有99米高,而且有7英畝的開闊空間,有200米長,75米寬。”建筑所在的泰晤士河南部,有很多破舊的房屋,加工產業(yè)眾多,無論住房還是建筑,都與高檔無關,而且交通設施不完備。“我們希望藝術能夠激活這座建筑,激活這片區(qū)域。處于城市環(huán)境當中的這座美術館,不僅能為藝術家提供展示藝術的空間,更將成為整個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間。我們最后采用的設計方案是盡可能保留原來的建筑,讓其充分展示在公眾面前,充分利用自然光。”至今,泰特現代美術館還在不斷擴建,但始終遵循一個重要原則是: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將歷史和現代結合在一起的環(huán)境,讓空間彼此和諧,甚至把建筑當成創(chuàng)作材料,大大拓展傳統(tǒng)的藝術展示空間。

卸掉條條框框,尋找與日常生活建立連接的方式

今天,人們生活在一個文化娛樂異常豐富的時代。在莫里斯看來,這給美術館帶來了很多挑戰(zhàn)。其中一個挑戰(zhàn)便是,美術館如何找到一種與人們生活建立起真正連接的方式,不僅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更讓人們從中得到有深層意義的文化體驗。她也常常思索,美術館怎樣才能讓所有人感到賓至如歸,無論他們是否了解美術館,都愿意來這里。“我們一直努力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保證倫敦的孩子從進校園開始,就常常擁有去美術館的機會,在人生早期就打開他們通往文化藝術的大門。美術館要成為像圖書館、游泳池、足球場一樣、人人都踏足過并且時常會去的地方。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必須卸掉過度解釋藝術的條條框框。”她坦言,比起讓人們具體參與某件藝術作品,自己更看重藝術作品能被更大范圍地被感知分享,而這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達到。

接下來的幾年,泰特現代美術館致力于將那些從前鮮少踏足美術館的人們變成美術館的???。比如針對孩子———這些未來重要的觀眾,美術館發(fā)起了一個定位為家庭的大項目,吸引家長帶孩子前來美術館。又比如針對16至25歲的年輕人,美術館成立了名為“泰特聯盟”的免費會員服務,加入聯盟后,可以邀請三位好友共享五英鎊一張入場券的優(yōu)惠,還可以打折購買泰特商店中的商品,以及享受一系列為年輕人度身定制的活動。“這項服務推出三周后,吸引了超過一萬名年輕人入會,其中三分之一住在我們美術館附近。我希望泰特美術館不僅成為現代美術中風靡世界的場館,也成為屬于本土的博物館。所以,年輕的本地觀眾的動向很重要。”

美術館的價值在于不讓金錢侵擾個人體驗

美術館之于城市,之于人們的生活,發(fā)揮著某些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正進入一個空前商業(yè)化的世界,所有東西都能被標價賣掉。但美術館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屏障,不讓市場的力量侵擾到個人的體驗。美術館的價值也在于,它提供了一個讓藝術規(guī)則來主宰、獨立于金錢世界的空間,引人進入不能用金錢衡量或出售的私密體驗。在這里,藝術家們可以冒險創(chuàng)新,公眾也能自由放飛想象力。如果放任金錢的力量洶涌而入,這些有趣的冒險可能都將喪失。”

“美術館是貼近公眾、服務公眾、屬于公眾的地方。”莫里斯認為,美術館所謂的“公共性”更多的是指一種思考的方式,讓藝術不再被秘密私有。“只把東西放在公共空間展示,不意味著它就是‘公共’的。只有當人們對其產生真正的獲得感、認同感,才能意味著藝術品成為‘公共’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術館本身也可以是一件公共藝術作品。在英國,美術館是無法出售的公共財富。每個人都有所有權,都在其中有一席之地。”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白象默默作出貢獻被扒出 網友:我們一...
白象食品出圈了 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國貨...
給力!南京城墻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ICOFO...
橫店發(fā)放千萬消費券促影視業(yè)復蘇 20余...
風動花開 “二十四番花信風”有何講究?
不能只靠情懷“裸泳”!實體書店“八仙...